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

探索生命前沿,共筑科学之桥 2025 年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圆满收官

来源:中国动物学会     发布时间:2025-09-17 17:06

为进一步深化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青年科技人文交流,助力港澳台大学生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2025 7 月至 8 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联合主办,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动物学会与北京师范大学承办的 “2025 年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活动在京圆满举办。

活动以实习+研学、参访、交流的“1+3”模式开展,来自港澳台地区的青年学子,在为期五周的实践中深度走进国家科研前沿阵地,开启了一段集实习实践、科学研学、基地参访与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科技成长之旅。

初见北京:跨越山海,暖心启程

7 7 日,活动在北京科学中心正式启动。现场汇聚了150余名港澳台大学生,以及中国科协、教育部、北京市科协、相关全国学会的代表;天津、上海、广东等 10 个承办地的约 300 名港澳台大学生通过线上连线同步参与,共同见证活动启幕。

作为活动导师代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主任张俊杰教授在启动仪式上发言。他承诺将全程为实习学生提供专业支持与悉心指导,让学子们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温度与科研工作者的责任,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结下深厚友谊、实现个人成长。

探访科研高地:从宏观生态到分子前沿的科学漫游

活动期间,学子们走进多家国家级科研机构,深入一线实验室与成果展示平台,沉浸式体验科研工作者的日常,开启了一场从宏观到微观的科学探索之旅:

走进国家动物博物馆,在专家的细致讲解下,从形态各异的哺乳动物标本到精巧的昆虫展品,从色彩斑斓的鸟类羽毛到承载远古生命印记的古生物化石,学子们直观感受到生物多样性的奇妙,深刻认识到生物保护的重要意义;

走进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从病原体的识别与高效防控,到环境微生物在污染治理中的关键作用,再到工业微生物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巨大潜力,学子们对看不见却充满力量的生命世界有了全新认知,也切身了解到我国科学家的奋斗历程与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战略需求;

走进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近距离接触世界领先的蛋白质结构研究设备,聆听科研人员讲解蛋白质结构解析在疾病机制研究、创新药物开发等领域的关键作用,感受生命科学前沿的硬核实力;

走进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了解纳米材料的研发流程、表征技术与应用场景,亲眼见证基础科学与高端制造的深度融合,拓宽了科学视野。从宏观生态到纳米尺度,我们用同一把科学标尺丈量世界的精彩。这是学子们参访结束后最真挚的感受。

:合成生物学训练营里的实战成长

除了科研基地参访,港澳台学子还深入体验了为期一周的合成生物学基础实验技能训练,让大家从旁观者变为实践者通过理论课程,系统学习合成生物学的核心概念、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拓展对生物学领域的认知边界;通过实验操作训练,学习并掌握分子克隆、PCR 技术、电泳分析、Western blot 等关键实验技能,在反复尝试与调整中提升实操能力;通过深度参与北京师范大学 iGEM 团队的视觉设计与宣传推广工作,学习如何将专业的科研内容转化为公众易懂的传播内容,既锻炼了科学传播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也深入了解了合成生物学项目的沟通流程与展示逻辑,体会到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的重要价值。

投身公益:北京猛禽救助中心里的生态担当

在实践环节中,学子们还走进北京猛禽救助中心,以实习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猛禽救助、饲养、放飞与科普宣传工作,在亲身实践中感悟生态保护的责任:救助中心的导师详细讲解了中国猛禽的种类、栖息环境、生存现状与救助流程,让学子们对猛禽保护有了系统认知;学子们通过参与清理场馆、准备饲料、记录猛禽健康数据等工作,在近距离接触猛禽的过程中,真切体会到野生动物保护的艰辛与意义;通过参与科普宣传活动,向公众传递猛禽保护知识,进一步深化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理解,让生态文明理念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五周时光虽短,却为每一位参与者带来了认知与视野的深刻改变。从科研工作的严谨细致,到生态保护的实践担当;从理论课堂的思想启发,到实验平台的技能历练;从跨专业团队的协同合作,到跨地域的互融互通 —— 这段实习旅程,不仅为港澳台学子打开了一扇了解祖国大陆科研发展成就的大门,更架起了一座连接两岸暨港澳青年交流与文化融合的桥梁。

结业仪式上,学生代表分享了五周来的收获与感悟,言语间满是对科学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许;导师代表对学子们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并表达了对未来深化两岸暨港澳青年科研合作的美好展望。未来,期待更多港澳台青年加入进来,在祖国广阔的科研沃土上,共绘科技创新的美好蓝图,共担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