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物学会动物行为学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第三届全国动物声学科学与应用大会于2025年8月16-19日在吉林长春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动物学会动物行为学分会(以下简称“行为学分会”)、中国声学学会生物声学分会(以下简称“生物声学分会”)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主办,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全力承办。会议还受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兽类专项网、长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省动物学会、吉林省院士专家联合会、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诺达思(北京)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协助。此次会议参会人员304人,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86家科研院所、高校以及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另外,还有9家产业界、期刊出版界单位参会。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动物行为:有声、有色、有味”。这一主题不仅反映了动物行为学和生物声学等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与重要进展,还表明了这些领域的科研成果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应用前景。
8月17日会议顺利开幕,开幕式由动物行为学分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生物声学分会主任肖治术研究员主持。开幕伊始,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马红霞教授代表会议承办方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和殷切期望。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韩宇鸿先生代表吉林省科协院士专家联合会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随后,中国动物学会动物行为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刘定震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刘定震主任首先向远道而来的各位学界才俊和长期支持动物行为学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然后,借动物行为学分会成立10周年之际,从动物行为学学科发展现状、学会组织、人才培养,及行为学研究等方面做了简要回顾并提出了新目标。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大会组织委员会主任冯江教授、动物行为学分会荣誉委员李进华教授,以及动物行为学分会和生物声学分会的广大委员和会员代表。这是首次由动物行为学分会和生物声学分会联合组织召开的一次学术盛会。
本次会议邀请了5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作大会主旨报告。分别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 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王小勤教授的《以狨猴为模式动物的语音交流行为及神经机制研究》、迪肯大学John Endler 院士以题为《Coloration, vision, and natural history as generators of hypotheses》的视频报告;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陈占起的《大蚁蛛繁殖模式与性状适应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刘颖的《蝙蝠声行为及其适应性演化》和湖北大学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李代芹老师的《视网膜追踪技术揭示视觉敏锐捕食者的移动诱发闪烁融合伪装》。上述精彩报告分别从理论层面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狨猴发声行为及其神经机制、动物行为研究假设生成中色彩与视觉及自然历史的作用、大蚁蛛独特的繁殖模式及性状适应策略、蝙蝠声行为特征及其演化,而且从新技术角度,揭示了视觉通讯在捕食和反捕食协同进化中的重要适应机制。大会还组织了两位在我国动物行为学领域长期潜心从事动物行为与机制研究并取得突破性成果的优秀青年科研工作者报告:贺志雄博士的《社会行为的神经机制——以啮齿动物为例》和邓可博士的《海南原指树蛙在鸣叫求偶中的行为决策》。此外,本届会议设置了动物行为机制、动物行为发育、动物行为功能和动物行为演化,以及陆生动物声学,生理和心理声学,水生动物声学,生态声学及野生动物监测与行为生态等9个专题,包括113个专题报告和32个壁报,其中14人受邀做专题特邀报告。相关报告整体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动物行为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新发现、新进展、新突破。这些报告内容丰富、视角新颖,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极大地活跃了学术氛围。
本次会议总共组织了80个研究生报告和32个壁报涵盖了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应用技术探索的多个方面,充分展现了青年一代科研人员的创新思维与研究热情。同时,承办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依托大会还专门组织设立了研究生论坛。论坛交流中,学子们活力迸发,始终洋溢着热烈的学术气氛和蓬勃的朝气。在论坛中,研究生们不仅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还积极与专家学者互动交流,得到了宝贵的指导与建议。专家们对研究生的研究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鼓励他们在未来科研道路上保持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为动物行为学与生物声学领域注入新活力。
8月18日下午大会胜利闭幕。大会闭幕式由东北师范大学江廷磊教授主持。动物行为学分会秘书长、生物声学分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肖治术研究员对本次会议做了总结,并针对两个分会未来合作交流提出了建议。同时宣布确定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陈占起研究员团队承办2026年中国动物行为学青年论坛。最后,组委会再次对承办本次会议的东北师范大学江廷磊教授团队和吉林农业大学冯江教授团队以及相关志愿者致以诚挚感谢并合影留念。大会在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圆满闭幕。
本次联合学术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不仅为动物行为学与生物声学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跨学科的深度交流与合作,还对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以及相关技术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会议交流,明确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清晰指引。未来两个分会将进一步加强合作,以会议、培训、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构建更加务实、高效的交流平台。在学科体系建设方面,继续推动动物行为学与生物声学的交叉融合,完善学科理论框架;在创新研究上,鼓励科研人员聚焦前沿科学问题,开展原创性研究,提升我国在国际相关领域的影响力;在技术服务层面,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将先进的监测技术、研究方法应用于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评估等实际工作中,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力量。同时,本次会议的召开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动物行为学工作者,尤其是青年动物行为学工作者学科素养与科研格局。会议期待青年学子们在尊重科研规律、坚持四个面向基础上,投身于动物行为学与生物声学研究,传承与发扬学术精神,推动学科持续繁荣发展。